Thursday, August 11, 2005

特拉法加戰役

今年是特拉法加戰役 (Battle of Trafalgar) 200 週年, 英國人當然非常興奮, 舉行了一堆慶祝活動。三叔公看了一些資料, 現買現賣開始講古。

背景
1798 年, 拿破崙埃及遠征隊的艦隊, 在尼羅河口被英國艦隊殲滅 (Battle of the Nile, 或稱 Battle of Aboukir Bay)。英軍由 14 艘主力戰艦 (ships of the line) 組成, 艦隊指揮官是時任海軍少將的納爾遜 (Horatio Nelson)。法軍包含 13 艘主力戰艦, 外加 4 艘 frigate (護航艦, 比戰艦小, 火力也比較弱, 但是速度較快), 艦隊指揮官是 Francois-Paul Brueys D'Aigalliers, comte de Brueys 中將。法軍死亡 1700 人, 被俘 3000 人, 4 艘船艦被擊沈或燒毀, 9 艘被俘, D'Aigalliers 本人在旗艦爆炸時身亡。英軍死亡 218 人, 艦隊只有輕微受損。

對法國大革命向來看不順眼的歐洲各國, 見有機可乘, 便由英國、奧地利、俄羅斯和土耳其組成 "二次同盟" (Second Coalition), 聯手對付法國第一共和。二次同盟可從 1798 算起。1799 年拿破崙從埃及回國發動政變, 成為第一共和的 "第一執政" (First Consul)。拿破崙一出馬, 當然所向無敵。至 1800 為止, 法國一連串的軍事勝利, 使得二次同盟形同瓦解。到了 1802 年, 二次同盟中只有英國仍舊和法國處於交戰狀態, 兩國最後簽下了 "亞眠條約" (Treaty of Amiens)。不過, 亞眠條約只帶來短暫和平, 在實際執行時出現爭議, 雙方最後又相互宣戰。這時候, 英國只能採取守勢, 拿破崙則是準備要大舉入侵英國。1804 年, 西班牙成為法國同盟, 讓拿破崙取得足以和英國匹敵的海軍艦隊。

序曲
有關法軍的作戰計劃, 請見上一篇 Villeneuve 的簡介。簡而言之, 拿破崙原先計劃在西印度群島集結龐大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 (53 艘主力戰艦), 然後返回歐洲控制英倫海峽, 以便陸軍能攻入英國, 給討厭的英國佬一點顏色瞧瞧。不過, 由於英軍封鎖港口、以及 Battle of Cape Finisterre, 加上 Villeneuve 本身的納爾遜恐懼症, 拿破崙始終無法集結他計劃中的聯合艦隊。到了 1805 年 8 月, 法國有 21 艘主力戰艦停留在布列斯特 (位於法國西北岸, 英倫海峽南端), 遭英軍封鎖。另有 33 艘主力戰艦所組成的法西聯合艦隊, 由 Villeneuve 率領 "躲" 在西班牙南部的 Cadiz 港。至此, 拿破崙已放棄短期內征英的計劃。原先集結在 Boulogne 準備登陸英國的 15 萬法軍, 也被調至俄奧戰場。

納爾遜在 8 月上岸休養, 9 月接到法西聯合艦隊在 Cadiz 的情報, 9 月 29 日便加入在 Cadiz 外海的英國艦隊 (27 艘主力戰艦)。Villeneuve 則是聽到他將被撤換的消息, 趁著派令尚未到達前, 立即下令艦隊 (33 艘主力戰艦) 出航。

一般而言, 英國海軍的素質遠勝於法國海軍。法國在大革命期間損失了不少優秀的軍官, 而且長期受到英軍封鎖, 船員普遍經驗不足。

戰術
當時主流的海戰戰術, 是雙方將主力戰艦一字排開 (line of battle), 以舷側對著敵軍猛轟。所以船殼要愈厚愈好, 最好是敵人的砲彈打不穿; 大炮射程愈遠愈好, 敵軍還打不到你, 你就可以把他們轟得滿頭包; 船隻數目愈多愈好, 這樣才能多艘船集中火力猛轟一艘敵艦。

不過, 用兵入神的納爾遜, 當然不會墨守成規。納爾遜的計劃, 是讓艦隊排成兩列平行的縱隊, 衝入敵軍一字戰線的中央 (通常是旗艦所在), 將敵軍一字戰線切斷。因為, 艦隊通常是順風而行, 敵軍一字戰線的前軍將無法往後支援後軍。這時, 納爾遜的艦隊便能集中火力收拾敵軍後軍的戰艦。此一戰術的缺點, 便是縱隊的前鋒, 必須承受敵軍一字戰線的猛烈炮火。

Villeneuve 呢? 他雖然一事無成, 卻有料事如神的本領。他在 Cadiz 的時候, 便已預料到納爾遜的戰術。他在作戰會議中宣稱, 納爾遜不會使用傳統一字排開的隊形, 而是會包圍法西艦隊的後軍, 再逐一殲滅或俘虜。Villeneuve 因應的計劃, 是以 21 艘主力戰艦形成一字戰線, 剩下的 12 艘主力戰艦則是預備隊。預備隊可以視情況反擊敵軍的包圍。

交戰
基本上, 整個戰況大致如納爾遜的計劃進行。Villeneuve 的計劃則始終是紙上談兵。

法西聯合艦隊在 10 月 19 日離開 Cadiz, 10 月 20 日傍晚便看到納爾遜的英國艦隊尾隨而來。由於水手經驗不足, 加上 Villeneuve 指令變來變去, 法西聯合艦隊的隊形從一出海便慘不忍睹。

10 月 21 日早上 5 點 40 分, 英國艦隊位於特拉法加外海 34 公里處, 法西聯合艦隊則位於特拉法加與英國艦隊之間, 航向直布羅陀。早上 6 點, 納爾遜下令備戰。然後, 精采的來了, 早上 8 點, Villeneuve 忽然下令艦隊折返 Cadiz。Villeneuve 到底是打什麼主意, 現在已不可考。一說認為他可能想躲回 Cadiz, 還有一種說法是他想在 Cadiz 附近交戰, 以便在船艦受損時可以就近回到 Cadiz。不管如何, 這道命令讓艦隊的方向幾乎轉了 180 度, 艦隊隊形更加凌亂。整個艦隊呈新月形 (凹陷的部分朝著英軍), 較慢的法國戰艦在後, 而且比較靠近海岸。

11 點, Villeneuve 已經可以看到整個英國艦隊, 估計在一個小時內便會交戰。11:35, 納爾遜掛上有名的旗號 "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英國艦隊以兩列縱隊的隊形, 以近乎直角的角度, 朝著法西聯合艦隊的中央衝入。正午左右, 法艦開始開炮。納爾遜的旗艦 (Victory) 頂著敵軍炮火 40 分鐘, 於 12:45 率先衝入, 從 Villeneuve 旗艦 (Bucentaure) 的船尾通過, 猛轟 Bucentaure。

接下來幾個小時, 數艘英艦輪流砲轟 Bucentaure, 到了下午 4 點 15 分, Bucentaure 實際上已完全癱瘓, Villeneuve 不得不投降。Bucentaure 死傷慘重, Villeneuve 在戰役中一直站在後甲板上, 卻沒有受傷, 真是奇蹟。法西艦隊的其他船隻, 則一如納爾遜的計劃, 逐一被英國艦隊收拾。

納爾遜則是在 1:15 被法國的狙擊手擊中胸部, 4:30 死亡。納爾遜死前已知英軍大獲全勝, 死前遺言 "Thank God I have done my duty"。

此役法西聯合艦隊損失 22 艘, 傷亡 6000 人, 被俘 20000 人, 英軍則沒有損失任何船艦, 傷亡 1700 人。

法國海軍經過此役後元氣大傷, 拿破崙再也無能發動入侵英國的計劃。三叔公覺得比較有趣的是, 我們通常講 "納爾遜打敗拿破崙", 不會有人講 "納爾遜打敗 Villeneuve" 或 "喬治三世打敗拿破崙" 吧。

參考資料
Trafalgar and Waterloo (BBC)
Wikipedia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